熱錢包與冷錢包,有什麼區別?如何保管加密貨幣 嗨,各位猿人,我是「生意猿」,歡迎來到神秘的「加密貨幣」世界,第一步是必須學習如何妥善且安全的保管加密貨幣!(幣圈工具包) 加密貨幣世界中有段經典俗話,帶著「貨幣自由權」的核心理想:「Not Your Keys,Not Your Coins」,本文將介紹何謂「熱錢包」與「冷錢包」,以及如何權衡、挑選適合的錢包。 什麼是「加密貨幣錢包」?金融世界裡是由「中心化」的銀行機構保管著我們的錢,「加密貨幣錢包」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加密貨幣世界中的「銀行帳戶」,只是我們多了一種選擇,我們可以真正擁有「它」,也就是「去中心化」的加密貨幣錢包,不再需要由「誰」認定你能不能「開戶」。「加密貨幣錢包」讓我們能夠自由地「接收」與「發送」加密貨幣,更具體地說,加密貨幣錢包是一種儲存「公鑰」和「私鑰」的軟體,使我們能夠管理加密貨幣資產,並與「區塊鏈網路」進行交互訪問。 因此我們在「操作便利性」與「安全性」勢必要作取捨,因此可以將其分類為「熱錢包」與「冷錢包」:(一) 熱錢包熱錢包是任何類型連接網路的加密貨幣錢包,特性是方便操作,唯一缺陷是安全性,例如桌面錢包、手機錢包、瀏覽器錢包及交易所錢包。桌面錢包 (Desktop Wallets)。手機錢包 (Mobile Wallets)。瀏覽器錢包 (Browser Extension Wallet)。交易所錢包 (Exchange Wallets)。前三者是屬於去中心化的熱錢包,我們可以自由創建私鑰與設置錢包,自行保管,而交易所錢包則是「中心化」的。由於加密貨幣規模逐年成長,各國政府對交易所的監管力道漸嚴,基本上用戶都需要做KYC (Know Your Customer),如同銀行規定,需要知道用戶基本資料,以杜絕洗錢與犯罪行為。交易所錢包 (Exchange Wallets)交易所錢包是中心化機構託管著我們用戶的加密貨幣資產,就跟銀行託管我們的資金一樣,方便交易。領先的大型交易所會選擇將大部分用戶託管的資金存儲在冷錢包中,以此提高用戶託管資金的安全性,降低潛在被駭客攻擊的風險,部分用戶資金存儲在熱錢包,用於用戶日常提款與支付。(二) 冷錢包硬體錢包是目前最安全的「自保管資金」解決方案,透過硬體裝置保護資金安全,常見是透過USB傳輸線,連接操作軟體,也有透過藍芽加密連接或掃碼加密連接的方式,並設置第二道安全密碼,以達到「私鑰離線」的目的。硬體錢包 (Hardware wallets)紙錢包 (Paper wallets)特性是安全性高,缺點是操作會較為麻煩,因為需要與硬體錢包互動,完成授權操作,另外是需要額外花錢購入。我們梭哈猿人 (All In APE)代理的「Safepal S1」算是硬體錢包界的後起之秀,品牌較新穎,價格親民,支援多種鏈與貨幣,該項目是由幣安實驗室 (Binance Labs)注資的唯一硬體錢包項目,至今未傳出任何被駭客攻擊的案例。SafePal S1 Hardware Wallet紙錢包紙錢包就是將私鑰印製出來或寫在紙上,特性是完全離線、安全性高,紙錢包最大缺點是使用上非常麻煩。我們必須使用一個信任的錢包軟體,導入紙錢包私鑰,並確保整體「環境」是安全且離線的,另外一點是「紙錢包」具有潛在遺失跟「紙張毀損」的風險。駭客攻擊需要物理上擁有紙錢包,也就是說要從紙錢包中盜取加密貨幣,可說是難中之難。由於紙錢包非常安全,也產生了所謂金屬板 (Safepal Cypher)的需求,解決「紙張」受到物理毀損的可能。結論行文至此,可知將大量加密貨幣資產存在熱錢包中是不可取的且危險的,這無疑是將我們的資金暴露於潛在的「網路竊盜」行為及不懷好意的「駭客」眼中,甚至交易所都存在「捲款跑路跟惡意倒閉」行為。我們建議在熱錢包中部署「可承受損失資金額度」與「日常操作額度」的加密貨幣,並在冷錢包中存儲我們的「長期投資額度」及「大倉位額度」。達到風險控管,操作用資金為「部分自留風險」,只要控制額度即可,而將「最大倉位」透過硬體錢包管理。追蹤我們臉書粉絲專頁。Telegram官方頻道。Telegram官方聊天室。@Line官方客服。台灣蝦皮賣場。分享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(在新視窗中開啟)分享到 Twitter(在新視窗中開啟)按一下以分享到 Telegram(在新視窗中開啟)分享到 WhatsApp(在新視窗中開啟)分享到 LinkedIn(在新視窗中開啟)分享到 Pinterest(在新視窗中開啟)請按讚:喜歡 正在載入...